2011-05-27

絕代商驕》之商業理論--「沈沒成本sunk cost」

絕代商驕》之商業理論--「沈沒成本sunk cost」




沒成本,又稱為埋沒成本,意指無法回收的費用(或投資),經常存於我們的生活中。

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,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,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。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,如時間、金錢、精力等稱為「沈沒成本」(Sunk Cost)。

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「沈沒成本」(Sunk cost)的概念,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。沈沒成本常用來和可變成本作比較,可變成本可以被改變,而沈沒成本則不能被改變。在微觀經濟學理論中, 做決策時僅需要考慮可變成本。如果同時考慮到沈沒成本(這被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是錯誤的),那結論就不是純粹基於事物的價值作出的。

舉例來說,如果你預訂了一張電影票,已經付了票款且假設不能退票。此時你付的價錢已經不能收回,就算你不看電影錢也收不回來,電影票的價錢算作你的沈沒成本。

當然有時候沈沒成本只是價格的一部分。比方說你買了一輛自行車,然後騎了幾天低價在二手市場賣出。此時原價和你的賣出價中間的差價就是你的沈沒成本。而且這種情況下,沈沒成本隨時間而改變,你留著那輛自行車騎的時間越長,一般來說你的賣出價會越低(折舊)。

大多數經濟學家們認為,如果你是理性的,那就不該在做決策時考慮沈沒成本。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看電影的例子中,會有兩種可能結果:

付錢後發覺電影不好看,但忍受著看完;

付錢後發覺電影不好看,退場去做別的事情。

兩種情況下你都已經付錢,所以應該不考慮這件事情。如果你後悔買票了,那麼你當前的決定應該是基於你是否想繼續看這部電影,而不是你為這部電影付了多 少錢。此時的決定不應該考慮到買票的事,而應該以看免費電影的心態來作判斷。經濟學家們往往建議選擇後者,這樣你只是花了點冤枉錢,而選擇前者你還要繼續 受冤枉罪。



損失憎惡和沈沒成本謬誤

很多人對「浪費」資源很擔憂害怕,被稱為 「損失憎惡」。比如說很多人會強迫自己看一場根本不想看的電影,因為他們怕浪費了買票的錢。這有時被叫做「沈沒成本謬誤」。經濟學家們會稱這些人的行為 「不理智」,因為類似行為低效,基於毫不相關的信息作出決定錯誤的分配了資源。

這些思考可能反映了對衡量效用尺度的不統一,因為這種衡量對消費者來說是主觀且獨特的。如果你真的預訂了一張電影票還發現電影確實不對你胃口,你可能 會等到散場再走,你覺得你保存了臉面,這也是一種滿足。如果你中途退場,陌生人會發現你的判斷失誤,這可能是你想避免的。你可能從給電影找茬中得到些娛 樂,並對自己的鑑賞結果感到自豪。或者你覺得有足夠資格在其他人面前批評電影。

沈沒成本的概念在分析商業決策時候會被用到。一個常見的沈沒成本例子就是宣傳品牌的促銷。這種情況經常引致不能被正常消化的成本,它不是典型的可能降 低品牌含金量換來銷量的方式(除非執行退出市場策略)。在做將來投資、銷售或廣告決策時,僅應考慮未來的可能性,不能因為最近大筆廣告投資而便宜行事。

沈沒成本謬誤有時也叫「協和效應」,指英國和法國政府繼續為協和式飛機提供基金的事,而當時已經很顯然這種飛機沒有任何經濟利益可言。這個項目被英國政府私下叫做「商業災難」,本就不該開始,當時也就要取消了,但由於一些政治法律問題兩國政府最終都沒有脫身。



何時應考慮沈沒成本

雖然沈沒成本不能被改變,但有時候也應在作決定時考慮它。例如,有一門考試,如果花50個小時複習就能通過。有個學生已經複習了49個小時,這時有人 邀請他去出去玩。那麼這個學生可能會想:「如果我去玩,就會不通過,可是如果我再複習一個小時,就會通過,所以我應該繼續複習。」這個學生已經花費掉的 49個小時是沈沒成本,因為無論他選擇去玩還是繼續複習,這些時間都已經花費掉了。可是,這49個小時的存在決定了最後一個小時的價值,也就是說,如果這 個學生完全沒有複習,那麼他無疑會選擇出去,因為「無論我是不是複習這一個小時,我都不會通過」。這一點是在運用沈沒成本時應該註意的

沒有留言: